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取消
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智慧城市網絡還可以幫助監測包括空氣質量,土壤,水,天氣等在內的環境質量。可以自動產生警報,預防減輕災害,并據此實施環保計劃。
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
依據2020年經濟工作會議指示:
2030碳達峰: 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再慢慢減下去。
2060碳中和: 2060年針對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樹、節能減排等各種方式全部抵消掉。
碳排放指煤炭、 石油、 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燃燒活動和工業生產過程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 以及因使用外購的電力和熱力等所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
依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重點排放單位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行業內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 2.6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綜合能源消費量約 1 萬噸標準煤)。
符合條件的重點排放單位, 應當通過環境信息管理平臺或生態環境部規定的其他方式, 向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主動報告納入重點排放單位名錄。
智能農業
全球暖化會降低作物產量;面對人口增長的挑戰,提高農業生產力至關重要。
為了增加農業生產的數量和質量,農民可以利用智能農業技術和傳感器網絡來監測和控制光照,溫度,土壤pH值,濕度和施肥,從而使農作物生長得更好。
智能畜牧還可以通過動物活動,GPS位置,飼養和繁殖等來監測智能養殖動物的健康狀況,以追蹤和保證所供應的肉質。